在APP遥控模式中,我们不仅可以遥控Pando的行走,预设技能后还可以向它点播舞蹈和瑜伽等,而参测的小朋友们最喜欢模仿Pando的表演。
不仅如此,Pando的养成系统也是一大特色。在APP的机器人属性界面里,会显示Pando的好感度、等级、积分和技能数。这些属性值是通过完成任务来积累的,而任务模式则是采用编程游戏来解锁不同的功能。与它游戏的时间越长,解锁的功能越多,Pando跟人也就越来越亲密。
机器人的编程教学现在比较火热,这给创客教育提供了新的空间。乐聚团队在这方面着重发力,为Pando开发了两套编程系统,一套是积木编程,另一套是动作编程。
这两套编程系统均采用可视化编程,孩子们只需点击或拖动即可完成操控指令,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评测过程中,我们发现Pando的诸多互动功能需要在APP中来回切换。如自主模式切换至语音模式,需在APP中重新连接Pando点击切换才能实现,而语音交互仅能在语音模式下进行,但该模式又会关闭一系列动作功能等。从物种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生物包括人类在应对不同情况时,都无需在技能之间做出明显的切换行为,而Pando目前有点技能割裂的状态。门罗评测工程师建议研发团队打通不同技能和功能之间的切换,这也是Pando形成技术壁垒的关键一环。
五、运动能力:灵巧机动,跌落需防
人形机器人要模拟人类的动作,就必须拥有灵活的四肢和全身协调运动的能力。所以Pando作为智能人形机器人,其运动能力是我们这次评测的重点。为此我们选用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简称国评中心)的运动测试场景来评测pando的运动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Pando共有16个舵机,双臂各3个,双腿各5个。它们使Pando能够近似模拟人类的四肢关节摆动。这里我们选择运动速度、避障能力、越障能力、爬坡能力和防跌落能力这5个细项进行测试。
经过我们反复测试,Pando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近3cm/s。作为小型机器人这一速度够用。
但因家居场景的地面材质多为较光滑的瓷砖或木板,所以Pando的足底在摩擦不足时会导致直线路径发生偏向。
在避障能力测试环节,我们测得它的最大避障距离约为25cm。作为一台小型机器人,这一避障距离已经足够。
另外,由于Pando内置的红外避障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不足,且行走时它的摆动幅度较大,因而面对小型障碍物,避障存在一定的失败几率。值得注意的是,避障功能在遥控状态下无法使用,仅能在编程模式和巡逻模式下使用,建议厂商改进这项设定。
在越障能力方面,我们选用了Pando在地面运动时最常碰到的地板压条(固定物)和在桌上运动时最常碰到的笔(活动物)来测试。多次测试结果显示Pando能顺利通过5mm的压条,但越过10mm的签字笔时容易跌倒。
在爬坡能力测试环节,经我们反复测试,Pando能爬上约6°的坡道,超过该角度会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
做为一款定位C端的双足机器人,家庭用户大多是把它放置于桌面上来玩耍,所以运动能力测试最后一项是防跌落试验。
测试结果是Pando暂无防跌落的能力,而我们检查其足部和体内也没有发现防跌落的传感器。门罗评测工程师建议厂商在其足部内置红外传感器来解决这一问题。
六、语音能力:注重近场,期待升级
首先我们采用通用语料库来测试它的拾音距离。根据现场(环境噪声为52dB)体验,它的最大有效拾音距离约30cm,适合家庭用户与之面对面语音交互,或抱着把玩。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特定语料库(整合了部分特定的语句)来测试它的反馈时间和语音合成。具体按照指令、开放域聊天、多轮对话和冲突容错等细项进行测试。
经我们长时间的反复测试,Pando在30cm近场拾音距离的平均反馈时间为2.6秒,而合成语音也吐词清晰,无机械合成感,柔和且富有亲和力。由于此版本的Pando主打益智编程和运动,语音暂不是重点,因而如语义理解等方面的细项测试我们定于在它的版本迭代评测中开展。
七、续航能力:适合家用,提高更佳
在续航能力上,Pando使用了2200mAh锂电池。几轮测试下来,其平均充电时间为3.5h,中等使用强度下的续航时间为1.5h。虽然Pando主打家用,在该环境下充电方便,但其功能丰富,难免会有移动场景的应用需求,续航能力如能提高更佳。
八、用户体验
Pando主要面向是C端儿童群体,其体验效果直接影响着该群体对Pando这款产品的评价和消费。因此门罗评测工程师前后邀请了10位儿童(6-10岁)及其父母进行了的试用体验,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图来看,孩子们普遍对Pando的外观设计和教育功能表示满意。由于儿童大多无手机,需要用父母的手机在微信和APP中使用及切换,易用性稍显繁琐,而父母们则担心其手机内容的隐私性。在可玩性上,遥控功能很受孩子们欢迎,但语音交互不够完善影响了部分体验。在性价比上,主要是父母们希望3600元的价格如能优惠一些更好。
九、评测总结